网站关键词优化报价(枣庄市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0年枣庄教育满意度,
大众网记者 刘磊 枣庄报道
9月3日上午,“枣庄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发布会在枣庄会展中心举行。
枣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光明,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邓淇,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卫,滕州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王光明介绍说,枣庄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
深化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推动科学履职枣庄市不断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了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党政领导联系学校、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述职必述教育等五项制度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2023年以来,市、区(市)党委政府以常委会、常务会、专题会等方式研究教育工作88次,召开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22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驻枣高校和中职(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枣庄市校园供餐服务和食品安全工作方案》《枣庄市校车安全运营实施方案》《枣庄市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方案》《枣庄市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各区(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及文件,有力推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堵点问题;2023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累计深入教育一线调研270余次,其中到联系点学校调研80余次,为师生上思政课29次,形成了党政领导研究教育、熟悉教育、支持教育的工作格局。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逐步完善,切实履行了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深化学校评价改革,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幼儿园分类认定,将优质园占比情况纳入市对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市对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我市省一类及以上优质园占比达46.43%。
实施“强镇筑基”、强校扩优行动,我市省级“强镇筑基”试点镇13个、市级试点镇31个,覆盖率达100%;开展集团化办学13个,组建教育联盟53个,辐射带动乡村薄弱学校191所,我市台儿庄区被确立为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
实施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达标三年行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构建“特色学科+特色高中”办学模式,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元发展,打造市级特色高中8所,市级特色学科基地15个,5 所学校成功获评省级特色高中,7所学校获评省级特色学科基地。
积极推进“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达标三年行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2所学校获评省级随班就读示范校开展以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为重点的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评价,推动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3所中职学校获评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4所水平层次高、办学质量好的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开展“3+4”分段贯通培养,2所高职学校与本科高校开展“3+2”对口贯通培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评价,优化专业布局,6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13个专业成为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点。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推动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选树枣庄市最美教师、枣庄市教书育人楷模,2023年1名教师入选“齐鲁最美教师”,2024年1个教师团队入选“齐鲁最美教师”建议名单(目前正在公示),实施“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枣庄名师、枣庄特级教师”的梯次培养计划。
出台《枣庄市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前,实行预审制;在职称推荐评审中实施师德师风不合格一票否决制,5年内不得参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重点评价落实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开展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能力;突出课时量和教学实绩刚性要求,将课时量作为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竞聘的限制性条件。
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印发《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着力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24年以来组织宣讲693场、受众26.8万人次,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建立。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今年春季学期末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秋季学期起将扩展至全部基础教育段学生落实“双减”政策,统筹作业、考试、监测和日常评价加强作业管理,推广作业设计指南,规范作业布置,强化作业评价功能。
加强中小学考试管理,今年春季学期末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实行“乐考”强化体育美育评价,采用“日常运动参与+年度体质健康测试+集中运动技能测试”方式确定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强健学生体质,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着重培养和评价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行动,制定《枣庄市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推动建立校内校外劳动基地,落实劳动清单、劳动周制度,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劳动品质和精神狠抓学生科学素养提升,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
深化用人评价改革,积极营造选人用人良好环境建立招聘工作监测提醒机制,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坚持品德为先、德才兼备,在人才招聘录用中按照岗位需求合理确定招考条件、学历层次,引导树立科学选人用人导向。
坚决克服各类形式的就业歧视,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推动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工作要求,加快推动枣庄市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枣庄市将于近期出台《枣庄市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紧扣教育评价改革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围绕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五类主体,制定22项具体改革措施,深入实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五项行动,建立任务清单,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枣庄市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全力助推枣庄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闻伴读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记者:请问在教学领域,是如何发挥评价的牵引作用,深化教学改革的?邓淇:近年来,市教育局坚持评价驱动、扩优提质,以课堂为切入点,以达标为突破口,整体建构全市域系统推进改革的基本模式,教学改革高位推进,改革成效日益显著。
主要的做法有:一是评价牵引,顶层设计全市域教学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评价为牵引,把评价镶嵌在教学改进中,整体建构全市中小学三个学段系统推进改革的模式,以课改带教改促评改枣庄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建设达标课堂实施方案》《枣庄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方案》,锚定普惠、公益、优质、均衡发展方向,系统开发研制各类教学评价标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实施评价牵引行动。
今年4月,我市《评价牵引教学改革 整域推进课堂达标》改革成果,作为两个典型经验之一,在全省教育评价改革宣介首场报告会上进行了宣介我市被遴选为“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两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改革案例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二是找准抓手,推动改革实现关键突破市教育局以新课堂达标为抓手,中小学教师全员开展课堂达标活动,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推动课堂效率提升以学历案编制为抓手,指导教师掌握学历案编写关键技术,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以技能达标测评为抓手,开发出教师系列过关评价指标,以赛评活动为载体,分学校、区县、市级三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阶段化、模块化过关测评,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1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4个工作室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30人入选新一批省级名师工程,24名教师入选省级“三名”工程。
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教育部精品课入选居全省第4位,省级优质课决赛入选率居全省第5位,优秀课程设计入选居全省第3位19位教师被遴选为省级兼职教研员,24位教师被遴选为省级教育评价素养提升种子教师,入选比例居全省前列。
三是夯实保障,创新有组织教研支持机制市教育局通过搭建平台,集聚市、区、学校三级教研力量,强化一体化管理与运作,创建一体化协作教研新机制全市中小学建立“1+X”的“学校联研共同体”123个,建设学科教研基地50个,拉动学校“集群化—联盟式—集团化”发展。
开展跨地域结对共建,48所乡村中小学与先进地市建立协作关系建设示范孵化的学科工作室,推动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发展,打造起千余名专兼职相结合的骨干教研队伍,组建工作室1000余个,织密了教研网络,实现了城乡学校教研的全覆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进步。
12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和创新素养实验学校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迎来新发展记者: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教育评价改革是高频词,也是我们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教师的评价,又是教育评价的重点。
请问,我市在教师评价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朱卫: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教师职称改革要求,努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够逐步晋升到相应职级,逐步提高待遇,在教书育人中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还有辛勤耕耘后的获得感,更有丹心无悔终身从教的荣誉感。
第一,落实省职称制度改革措施,推动教师职称“阳光评审”近年来,市教育局认真落实省教师职称制度相关改革政策,在确保我市坚持多年的多元化评价不走样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配套完善了包括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职称评审先决性条件、实施教学实绩考核、调整并细化各学段学科课时量标准、建立课时量监测制度、阳光评审等一系列措施,突出了一线课堂教学、教学实绩这些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打破了唯论文、唯奖项、唯学历的思维,让“品德、能力、业绩”说话,充分发挥了职称评聘在调动教师积极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正向激励作用。
第二,实施了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教师职称制度2020年起,我市对在乡村工作满10年、20年、30年的教师实行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的政策,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在评审工作中,实施了分类评价,单独组建了基层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
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共有2548名教师通过基层职称政策取得基层高级教师职称,因年龄结构老化导致的乡村教师职评难问题不再是问题,极大激发了乡村教师队伍活力第三,推行了分级分档聘任,确保教师评价工作的及时有效。
为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近年来,我们聚焦“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将课时量和教学实绩作为教师职称分级分档聘用的刚性条件,先后两次完善了市级课时量指导意见,统筹考虑出勤、值班、加班等因素,充分发挥绩效奖金激励导向作用。
学校形成了人人争先上教学一线、满课时量上课的良好氛围第四,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强化正向激励作用2022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的通知》,从推行岗位分级聘任、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改善乡村教师食宿条件、建立教师优待制度,全面提高班主任津贴等10方面全面提升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记者:据悉,2024年5月28日,以“新内涵·新技术·新方法”为主题的山东省基础教育增值性评价实践探索现场研讨会在滕州市召开请问,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在实施增值性评价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历程是怎样的,这一项改革对促进县域教育质量提升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李利华:滕州市现有总人口176.5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目前共有高中学校9所,初中学校38所,小学168所一直以来,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的评价目标,坚持“不比结果比努力,不比基础比进步”的评价理念,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的教育策略,逐步形成了“双翼五维三贯通五提升”区域教育增值评价模型,走出了一条以评价改革牵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增值性评价改革的三个发展阶段自2013年开始,我们对学校的评价,经历了“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三个发展阶段,进一步牵引了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一阶段薄弱课程实施水平评估。
2013年,为了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改变全市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薄弱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的现状,在全市开展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目的是助力薄弱课程实施。
第二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过4年的努力,课程基本开齐,怎样确保课程质量?在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此倒逼课程规范实施,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第三阶段:学科核心素养评价。
2023年,为了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改进教与学,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我们出台了《滕州市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方案》,组织开展全市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增值性评价改革的三项创新做法滕州市对标《总体方案》要求,直面增值评价面临的瓶颈,立足我市小学评价改革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逐步探索出了增值性评价实施的滕州范式。
我们的创新做法是:细化三级目标分解,构建立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提升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增值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上位目标,对标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核心素养中位目标,分解为包含5项测评内容、14个关键指标、56个测评要点的下位目标,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多层路径创新,构建全景式证据采集系统我们构建了全样本、全领域、全要素、全链条、全视域的全景式证据采集系统,以广泛采集多科目、多维度、多模态的证据,突破增值评价规模化数据采集困境具体做法是:健全三层级评价网络,实现全样本采集;研制各学科评价方案,实现全领域采集;创新表现性评价设计,实现全要素采集;严密三阶段组织实施,实现全链条管控;采取双线并行赋分策略,实现全视域数据转化。
聚力四阶增值挖潜,构建结构化结果运用机制长期的监测实践,我们固化了“六环节”闭环实施系统,逐步形成了“探增值——促增值——拓增值——扩增值”结构化的结果运用机制具体做法是:优化模型,深度挖掘,分析数据“探”增值;追根溯源,深层剖析,明晰方向“促”增值;深入调研,推动整改,优化成果“拓”增值;精准决策,行动提升,固强补弱“扩”增值。
增值性评价改革牵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现引领学校评价改革,推动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改革的实施引领学校将指向“育分”的分数中心评价转型为指向“育人”的学习中心评估,积极探索校本化的评价实施策略。
滕州市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的乐考经验在枣庄推介,滕州市市局教研室和2所学校的案例入选全省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题培训会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进行教师教学述评改革,举办枣庄市的教师教学述评现场会,并代表枣庄在全省的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倒逼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方案覆盖所有国家课程,改变了学校过去以智育为主的育人观念,实现了从“一指独大”到“五指协调”,形成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以音乐学科为例,十年前,滕州市除了部分城区学校开足开齐音乐课程,其他学校不开音乐课,更谈不上开好音乐课,以及开展器乐演奏的教学。
自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将器乐演奏作为常规音乐评价项目后,不仅倒逼学校开足上好音乐课,还将器乐演奏贯穿于整个学段的音乐教学现在,滕州市每一位小学生都掌握一种乐器今年4月份,创新开展了劳动学科的核心素养评价工作,通过表现性评价形式,让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群中的指定项目,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评价的举措,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大大改变了劳动教育缺失的现状撬动城乡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全市小学教育质量2016年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印发《关于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实施方案》(滕教字〔2016〕62号),旨在引领镇街一般小学聚焦内涵发展,积极开展改革实验,形成良好的学校自我发展机制,成长为新优质学校。
为推动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我们每年都将新优质学校创建单位列入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中历经8年,全市共有65所镇街一般小学成长为新优质学校,占全市镇街一般小学的66%,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切实实现了“抬高底部,整体提升”的均衡发展的目标。
历经十余年的探索,滕州市县域增值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推动不同层次的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引导教师科学施教和学生差异化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生态,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美好愿景初步实现。
目前,这一项改革成果获评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并被纳入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确立为山东省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增值性评价改革,力求形成增值评价牵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一核双翼三阶五维”县域育人实践的新成果,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